【莫名其妙成语解释及出处介绍】“莫名其妙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事情或行为让人感到困惑、难以理解。它不仅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繁,也在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中广泛出现。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及其出处的总结。
一、成语解释
成语 | 拼音 | 含义 | 使用场景 |
莫名其妙 | mò míng qí miào | 指事情或行为让人无法理解,没有理由或原因可寻 | 用于描述令人困惑的行为、事件或现象 |
该成语强调的是“无法理解”的状态,通常带有惊讶或不满的情绪色彩。例如:“他今天突然辞职,真是莫名其妙。”
二、成语出处
出处 | 作者/来源 | 内容节选 | 说明 |
《儒林外史》 | 吴敬梓 | “那知这人是个无赖,不知从那里来的,也说不上个名字,只叫他‘小人’,又不知是何等样人,真是莫名其妙。” | 这是“莫名其妙”一词最早的文献记载之一,用来形容一个人来历不明、行为异常,令人费解 |
《红楼梦》 | 曹雪芹 | “宝玉听了,心中大惊,不知是何缘故,竟觉莫名其妙。” | 在小说中用来描写人物内心的困惑与不解 |
三、用法与常见搭配
- 常用搭配:
- 莫名其妙地发生
- 莫名其妙的举动
- 莫名其妙的事情
- 近义词:
- 令人费解
- 难以理解
- 神秘莫测
- 反义词:
- 明白清楚
- 一目了然
- 情有可原
四、总结
“莫名其妙”作为一个常用成语,不仅在口语中表达困惑,也在书面语中广泛使用。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清代小说《儒林外史》,并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不断被引用和传承。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、出处以及使用方式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,避免误解。
通过以上表格形式的总结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“莫名其妙”这一成语的多方面信息,便于记忆和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