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游戏专栏 > 学识问答 >

跃然纸上出自哪

2025-09-24 16:05:53

问题描述:

跃然纸上出自哪,这个怎么处理啊?求快回复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4 16:05:53

跃然纸上出自哪】“跃然纸上”是一个常用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文章、绘画等作品生动形象,仿佛从纸面上跳出来一样。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含义值得深入探讨。

一、

“跃然纸上”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张旭的《论书》中,原意是形容书法笔力遒劲、气势逼人,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文学、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生动、栩栩如生。该成语在现代多用于评价文学作品或艺术表现力强的作品,强调其感染力和真实感。

以下是对“跃然纸上”出处及用法的详细总结: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跃然纸上
出处 唐代张旭《论书》
原意 形容书法笔力遒劲,形象生动
现代用法 多用于形容文学、艺术作品形象生动、栩栩如生
作者 张旭(唐代书法家)
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艺术表现力的高度追求
延伸意义 表达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真实感

二、内容分析

“跃然纸上”这一成语的来源虽然不完全明确,但普遍认为与唐代书法家张旭有关。张旭以狂草著称,其书法风格豪放不羁,笔势流畅有力,被认为能“跃然纸上”。后世文人将其引申为对文学、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形象生动的赞美。

在现代汉语中,“跃然纸上”已不再局限于书法领域,而是广泛应用于文学、影视、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,用来形容作品中的人物、场景、情感等描写得非常细腻、真实,仿佛可以跃出纸面,给人身临其境之感。

三、结语

“跃然纸上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对艺术表现力的高度认可。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“形神兼备”的追求,也反映了人们对艺术作品真实感和感染力的重视。无论是古代书法,还是现代文学创作,都能看到这一成语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