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体投地啥意思】“五体投地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极度佩服、敬仰,甚至到了跪拜的程度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,也常出现在影视作品、文学作品中。那么,“五体投地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它有哪些用法和来源呢?
一、
“五体投地”字面意思是“身体的五个部位(头、手、脚)都伏在地上”,引申为极度崇拜、敬仰或臣服的行为。这一成语源于佛教文化,原本是信徒向佛像顶礼膜拜时的动作,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表达极度敬佩的口头语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五体投地”多用于夸张地表示对某人的赞美或佩服,有时也带有幽默或讽刺的意味,具体含义需根据语境判断。
二、表格:五体投地详解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五体投地 |
| 拼音 | wǔ tǐ tóu dì |
| 字面意思 | 身体的五个部位(头、手、脚)都伏在地上 |
| 引申意义 | 极度敬仰、佩服、崇拜,甚至臣服 |
| 来源 | 源于佛教中的顶礼膜拜仪式,后广泛用于日常语言 |
| 常用场景 | 表达对他人能力、成就的高度赞扬;有时用于调侃或夸张 |
| 感情色彩 | 中性偏褒义,视语境而定 |
| 近义词 | 心悦诚服、甘拜下风、佩服得五体投地 |
| 反义词 | 不以为然、不屑一顾、嗤之以鼻 |
| 例句 | 他那篇文章写得太好了,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。 |
三、使用建议
虽然“五体投地”在口语中很常见,但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应谨慎使用,以免显得不够庄重。此外,由于该词带有夸张成分,在不同语境中可能产生歧义,因此理解上下文非常重要。
总之,“五体投地”不仅是对他人高度认可的表达方式,也是一种富有文化底蕴的语言现象,值得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加以注意和恰当运用。


